近期本人入了真力8020D后一直想入手一块电脑声卡,这种想法尤为强烈。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专业搞音乐的,而是业余做做视频,偶尔也有打游戏的需求,同时我也是个音乐爱好者,所以那种专业级的PCIE声卡暂时不是我考虑的目标。如果说有一种既可以满足视频直播需要,又能满足臭打游戏的需求,同时还能拿来欣赏音乐,然后就是对于像我这种买了高级音响后预算有限的人再亲和一点就更好了哈哈。
这类声卡其实市面上挺少见的,一开始就瞄中了创新(只有它家产品是玩儿跨界的)但是~好像~没有我想要的,咨询了经销商,说是创新Sound Blaster GC7可了解一下,就要上市了~,查了一下网上消息很少,但大致上就是我想要的:类似调音台的设计,解码芯片还是专业级的AKM4377,独家Super X-Fi也没少!我应该算是国内第一批拿到产品的吧,用了一段时间了,感觉这个小家伙很神奇,来跟大家做个分享。
【开箱和产品细节】 Sound Blaster GC7的包装盒设计不同于创新以往专注游戏或者专注音乐领域的产品,整体偏中性化,正面底部印着各种亮点,比如小金标、120dB、支持杜比音频、刚才提到过的Super X-Fi,还有一堆针对游戏音频优化的技术。此外它还支持PC、Mac、PS4、PS5、Xbox One、Nintendo Switch以及手机,做到了几乎全平台兼容!
这次的包装有一个让人觉得难受的地方,就是最外层的纸套是一次性的,拉条一旦拉开就无法复原了,对于我这种喜欢珍藏包装盒的人来说简直是飞来横祸......。
虽然纸套无法复原了,但建议不要扔掉,用透明胶粘一下还是能套回去的哈!最重要的是纸套内侧有个简易说明书,使用前建议花点时间学习学习。
线材方面给了一条方口对方口的光纤线缆、C2A电源/数据线以及一条AUX对录线。基本上都给全了,不需要另外购买线材了。
Sound Blaster GC7看起来像不像个专业调音台?!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这个台面来完成,如果你是直播用户的话,直播过程中的各种调试可以快捷完成,特别是游戏直播的用户,不用切换到桌面在软件上调试,调节方便多了。
声卡的摆放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这样一来把它直接放在显示器边上,也能轻松看清和操控上面的各种旋钮和按键。其中耳机接口和mic接口都是前置,在它们对应的面板上直接就是一个mic静音键,这些位置设计都很合理,日常使用也显得比较方便。
创新Sound Blaster GC7外置声卡
控制面板上最显眼的就要数两个硕大的旋钮了,左边这颗用于控制音量。
右边的旋钮主要用来操控mic,这个mic的调节相当专业的,有用于在游戏中突出人声的GAME模式和提升清晰度的聊天模式,当然也可以把它调到中间位置,也就是介于GAME和CHAT之间,经过多次尝试我发现调到这个位置是个一劳永逸的做法,只要用一个便宜的博雅领夹式麦克风,游戏和聊天都很棒。面板中央的原型区域是个屏幕,边上围绕着各种微调,比如高音调节(-9到+9可调)、低音调节(-9到+9可调)、BASS低音调节(-9到+9可调)、环绕音调节(0到99可调)以及SXFI音效。
大家看到了在音量旋钮下方有C1--C4四个切换键,默认功能如下: C1:FPS模式、大逃杀游戏模式、MOBA游戏模式 C2:麦克风监听模式 C3:声音模式 C4:输出切换耳机/音箱
针对每种模式都做了优化,并且每种模式下都可以加在SXFI音效。
前置的耳机和mic接口,以及目前登录平台的指示灯,如果视频源支持杜比音效,杜比小灯则会亮起白色灯。
背面接口那就相当丰富的了,从左到右分别是:LINE OUT、LINE IN、高中低增益切换、光纤输入输出、USB数字供电接口、手机调音台和PC平台切换键,以及电源开关。啥?你说还缺同轴和XLR?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哈哈,这款声卡的输入输出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要了。
Sound Blaster GC7的供电要求很低,不需要专门的适配器,只需一条USB线缆,就能让手机平板、游戏机以及电脑为其供电了。开机后各种小灯很炫目,这些灯光都可以通过APP来自定义。
【关于驱动Creative App】 Sound Blaster GC7支持免驱使用,但如果想要定制更多的个性化功能,这还得依赖于Creative App来实现。驱动软件的功能异常丰富,许多设置点也显得十分专业,这里简单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设备:这里可以开启各种声音模式,比如Super X-Fi、Acoustic Engine、Scout Mode、解码器、混音器等。值得一提的是声卡面板上的C1-C4是能够自定义的,实用性颇高。
播放:这里可对耳机/音箱的输出进行设置,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声卡支持耳机和音箱同时输出,或者单独输出,这个功能实在好用,很多高端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都做不到这一点。
录制:主要是针对线路、mic、数字音频和光纤音频的码率设置。
设置:主要用途是固件更新,我通常设置为自动下载安装。
【2个平台下的主观声音感受】 Sound Blaster GC7的解码芯片是AKM4377,这是一颗适合用于移动端的低功耗DAC,目前很多便携式设备上都有用到,比如乐图S1小尾巴,ikko的一款蓝牙项圈,以及VIVO的手机上都使用了这款芯片。OK,既然创新把这么一个移动设备做得更大,看看它在声音方面的表现吧。前端是台式电脑,耳机方面我用的是创新Aurvana Live!SE,一款带有传奇色彩的耳机,之所以“传奇”就是因为那性价比近乎爆棚的声音,第一代开始就得到了很高的口碑,现在第三代加入了Super X-Fi,配合同样搭载Super X-Fi有奇效。
在游戏体验里,我开启的是声卡里的Super X-Fi BATTLE音效。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全新加入的音效:Super X-Fi BATTLE。它与Super X-Fi都属于实现虚拟声场的声音效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创新自家的“全景深”音频系统,无论对于看剧还是打游戏,都能带来逼真的5.1/7.1声道的效果,但是Super X-Fi BATTLE更专注于游戏场景优化。
比如在LOL中,开启Super X-Fi BATTLE,整体声音的暖度有明显增强。对于早期的游戏声卡只针对声音定位和大声场的运用,显然Super X-Fi BATTLE下的声音立体感更加充沛,氛围营造更加接近影院里的多声道场景,特别是在虚拟空间里,中高频较为突出,结像靠前,无论是游戏里的人声还是激烈的打斗场面都能让我更沉浸于游戏本身。而在《赛博朋克2077》里,这种“电影感”的声音更加强烈,如果你想让游戏音乐更加有代入感,还能同时增加BASS低频档位,进一步增强影院里的音响质感,这种效果是前所未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么逼真的影院效果,只有搭配Super X-Fi耳机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本人也用这个声卡搭配价格更贵的拜雅DT990PRO和歌德黑标1代,虚拟声场的宽阔度和氛围营造效果甚至还不如这款400出头的创新Aurvana Live!SE,所以目前为止想要体验纯正血统的Super X-Fi音效还得搭配自家耳机才能发挥到极致。好在耳机部分的价格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一套下来1500元左右,个人觉得对于多媒体有较高需求的用户,值得入手。
本人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音乐欣赏方面也是我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所以接下来我用真力8020D,搭配XLR TO 3.5MM(秋叶原QS3522)线缆做了测试。这款音响的价值不菲,对于前端素质有着较高的辨析力。如果前端素质普通,发出的声音会很“紧”,很单薄。音箱接入口为声卡Line OUT,第一印象是底噪控制优秀,听不到丝毫底噪的,背景级黑。测试比较简单吧,就用QQ音乐随意播了一些流行乐,由于是开了会员的,所以音乐品质比非会员要高出一个层级。
此时我把声卡模式切到了音乐模式。具体声音方面还是让人满意的,大致上不是特别强调解析度,但是声音是有着较好的暖度,声音立体感较为饱满,不会有单薄的现象。前文提到过声卡的高低音是可调的,我没有对它们做刻意的拔高,都调整在0档(中档)位置,就已经能够呈现出均衡的声音效果了。没有齿音、丝滑入扣,轮廓边缘较为柔和,有一定的暖色调,中频人声较为凸显,齿音控制出色,声音穿透力极强......。说实话,能把一个监听音箱推出有味道的音色,这一点绝对值回票价。
在游戏平台上,Sound Blaster GC7对于声音的提升也是相当明显的。就拿switch平台来说,其实这类次时代游戏机的音质相比早前的GB之类的有了成吨级别的提升啦,特别是底噪控制和声音回放的丰富性上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如果使用USB-C接口搭上Sound Blaster GC7,无论在声音立体感还是氛围沉浸感上都有明显提升,这绝不是switch上直插一条耳机就能感受到的。依然是创新Aurvana Live!SE,声音极为安定,并且能够把游戏场景里的音乐支撑出一个庞大的立体环境,相比直插耳机来说是一耳朵的提升。只可惜本人没有PS5,如果能激活杜比音效,估计又是另一番更加高级的声音景象。
【总结】 其实我发现如果仅仅用文字去表述创新Super X-Fi,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玩意儿不就是个虚拟多声道音效么,但实际上它的效果与传统多声道技术的感觉有很大不同,细节难以表述,只有真正听过才会体验出来,这就好比那些全景深技术或者杜比音效之类,其实是加了一些特殊的音染,而这些独特的音染成分,恰恰就是各大厂商的“独门利器”,Super X-Fi对于味道的把控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并且对于玩家来说还能以最低的投入,便能体验到Super X-Fi带来的乐趣。更何况创新Sound Blaster GC7还不仅仅是个游戏声卡,丰富的声音质感还能让它在电影和音乐回放上有了更多的“血肉”,是一款综合实力强悍的外置声卡设备了。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玩家、视频直播UP主,亦或是音乐爱好者,相信这款外置声卡一定能够满足你各方面的需求。
|